直覺聯想金錢會出現什麼詞?

過去,我跟金錢的關係並不太好 對於金錢的記憶,最深刻的第一印象,是媽媽的眼淚。第二深刻的印象,是長期觀察與收集到的身邊長輩們的聲音。
過去,我跟金錢的關係並不太好

對於金錢的記憶,最深刻的第一印象,是媽媽的眼淚。

腦海中的畫面是「在睡覺的時刻,我躺在媽媽旁邊,聽到她小聲啜泣,當我詢問她怎麼了?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她跟我談到投資失利,讓她失去了大筆金錢的故事。」

當時連學校是什麼都還不懂的年紀,我不太明白什麼叫做投資失利,但媽媽的哀傷表情以及當下她不斷流逝的眼淚,卻直接流進了我的腦海記憶深處,也落入了心底。小小年紀的心,想著:「金錢、投資,好像都不是什麼好東西,它們讓媽媽哭了。」

這個記憶影響了兩個人,分別是我的媽媽,她再也不願意碰觸任何投資的可能;也影響了我,在我開始嘗試擴展金錢版圖,觸及投資領域的時候,不論是面對未知或已知,有時會帶著莫名的恐慌

對於金錢的記憶,第二深刻的印象,是長期觀察與收集到的身邊長輩們的聲音。

它們是慢慢累積、不斷重複、浸泡其中就像電視廣告重複播放而形成的催眠,讓我逐漸相信的聲音。

其中出現最多次的是來自父母對於金錢的討論,另外的皆來自父母和各自原生家庭成員間關於金錢的對話。
他們及她們常在說的,有這些句子:

◇ 唉,賺錢不易;人兩腳,錢四腳,追都追不上。
◇ 不要輕易地碰投資,尤其是股票。
◇安安分分地找一個能安身立命的公司待著,最好是鐵飯碗,才不會活得辛苦。
◇ 那個誰誰誰就是因為家裡有錢,所以說話才能這麼大聲…
◇學生就要單純的認份念書,不要分心去考慮其他,錢的事情,你不要管。
◇有錢就會引起紛爭,你看誰誰誰家就是這樣家庭不和樂。

直到成年後,自己開始工作賺錢,用很長的一段時間,重複經驗存錢、累積一些儲蓄、然後莫名需要一筆花費,然後重新存錢……
發現自己老是陷在相似的行為迴圈裡,似乎不容易開展理財的版圖;才慢慢地領悟到這些腦海中自動運行的老聲音們是多麼的有力量。

它們在陰影處默默地在影響著我。
直到我看見、面對、釐清、釋放,並走上不斷自我觀察與實驗的旅程。

在你小時候,你的父母又是怎麼談論金錢呢?

是常常為了錢爭吵,還是協助你正視金錢的運用呢?
童年時期與金錢相關的經驗,往往也會影響我們一生的財富觀。

如果有人問你:「直覺回應,只用一個名詞或形容詞來答。金錢對你而言代表什麼?」
你會怎麼回答?是安全感?自由?壓力?還是矛盾與恐懼?
2009年,我第一次被問這個問題時,心中瞬間浮現的詞,竟然是「豬」,回應的同時,自己也被這個答案嚇到。

我追問自己:為什麼呀
立刻浮現的答案是:因為養大了就可以殺。

這個答案,解答了我那個階段所陷入的重複迴圈。為我當時的迷霧帶來解套的方向。

當你的答案浮現,你也可以試著回顧自己的童年,想想父母是如何談論金錢的?
當時,家裡的經濟狀況如何?你對金錢深刻的印象有哪些?
關於金錢,有哪些句子常浮現在你耳邊?就像童年的床前故事或催眠曲一樣,繞呀繞呀繞地在潛意識中自動撥放。

這些回憶,可能會讓你找到一些線索,了解你的金錢觀是如何形成的。

 

你也可以觀察自己現在的金錢行為,看看自己有哪些習慣性的消費模式?
有哪些讓你感到焦慮或恐懼的金錢情境?

◇如果你的爸媽總是為了錢吵架,你可能會覺得「金錢是個壞東西」,長大後也會「對錢感到排斥」,甚至覺得「有錢人都是壞人」。
◇如果你的家當時有些經濟困境,或家人過度節省,你可能會覺得「錢很難賺」,長大後就算有錢了,也會捨不得花,總覺得「錢不夠用」、「我不配得好東西」、「錢只能存而不能用」。
◇如果你的爸媽總是用物質獎勵你,你可能會局限自己表達愛的方式,認同「愛我就給錢」而對其他愛的表達無感。

有些人很節儉,捨不得花錢,但過度節儉也可能會錯過很多美好的體驗。
有些人很揮霍,享受著昂貴又奢華的物品來犒賞自己,但過度很容易讓你入不敷出,甚至欠債。
有些人很怕錢,看到錢就緊張,不敢談錢,更不敢投資,結果錢越存越薄。

然後,這樣的金錢價值觀,在你結婚後,經過你的詮釋,再傳達以及複製給你的後代。

你想傳達哪些關於金錢的價值觀給下一代呢?

這些信念,可能從小就深植在你的腦海裡,它們就像一顆顆種子,在你的人生中生根發芽,影響著你的選擇,影響著你的命運。
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一些不好的金錢習慣,不要灰心,你可以改變的。

先要認識自己,問問自己,上面那個問題「直覺回應,只用一個名詞或形容詞來答。金錢對你而言代表什麼?」

找到你的金錢關鍵字,例如我過去的金錢關鍵字,是豬。

然後要了解過去,想想小時候家裡是怎麼用錢的、爸媽對錢的態度……
你可以問問自己:「我對金錢的恐懼或渴望,來自哪段童年記憶?」
了解那個隱藏在行為背後的根源故事,你才有更多機會協助自己改變。

當你開始覺察自己的「金錢故事」,你便能重新選擇更適合的財富信念、開始建立新的金錢觀,一整組來自信任與豐沛,而非恐懼與匱乏的財富意識。

有了根源方向,解套方案就離你不遠了。

學習與你的金錢現況共舞

改變信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它需要時間,需要耐心,需要不斷地練習。
你也可以開始擴展你的認知,學習理財知識,了解不同的投資工具,學習如何規劃自己的財務。需要陪伴釐清的片刻,也可以試著尋求專業的幫助,讓有經驗的過來人協助你釐清你的金錢信念,制定適合你的理財計劃。

現在,讓我換個方式總結,同時我們再複習一次:探索你跟金錢的關係

你可以按以下步驟來……
1.自我覺察: 找到你現階段的金錢關鍵字,
學習觀察自己在金錢方面的行為模式,了解自己有哪些情緒反應,以及這些反應背後的可能原因是什麼。

2.探索童年: 回顧自己的童年經驗,
試著理解這些經驗是如何影響了現在的自己。

3.接納與療癒: 接納自己的現況,
給予自己溫柔的支持和理解,甚至與過去的自己對話。

4.學習成長: 學習建立健康的金錢觀,
擴展你的認知,學習理財知識,學習投資技巧。

帶著輕鬆好玩的心情去探索你的金錢關係,你的潛意識回答會更容易浮現喔
用理解與溫柔的角度重新回看自己,你會發現:其實你擁有無限的可能,而找到了根源,解套方案就自然待在離你不遠之處。

你想,你必得到。

樂門Loven
樂門Loven

認證資歷
★2005-2011:學習 海寧格家族及組織系統排列
師承
創始者 Bert Hellinger 海寧格老師 /
周鼎文 導師 及 國際系統排列專業講師群:
個人排列國際雙講師 Jakob R. Schneider & Sieglinde Schneider /
親密關係國際講師 Wilfried Nelles /
心理師及企業排列國際講師 Heinrich Breuer /
專職老師及親子關係國際講師 Marianne Franke /
企業排列國際講師 Jane Peterson /

訂閱
通知關於
guest

0 留言
回饋意見
查看所有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