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一個小故事,發生於我自己的家
媽媽向我求助,為的是她最小的妹妹,也就是我的親親阿姨。
我媽老說親親阿姨是我的乾媽,若不是有她,小時候常生病的我不可能長大。

同一天,舅舅跑來叨叨念念的也是同一位家族成員,我的親親阿姨。

他覺得阿姨並沒有好好的過生活,並且非常客觀的提出證據。
他說:家裡很雜亂、什麼東西都想撿、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外公外婆留下來的

仔細回想,我去過阿姨家。
的確,家裡布滿了 舊期的報紙、期刊、散滿了老舊的衣服,還有許多自外公外婆時期就擁有的舊物,且多數已經無法使用。

當時站在那個空間的我,心頭想著:【這裡的時間彷彿停止了。】 

因為這陣子老是要聽 舅舅對阿姨的抱怨、又要聽阿姨的哭泣與難過的呢喃
我可愛的媽媽就像站在翹翹板的中間,不斷游移著、勸說著,企圖為雙方找出一個平衡點。
 

但她此刻受夠了。

跑來問我:「妹妹呀妳覺得阿姨是不是像個修行人?」
我回:「像呀! 事實上,我們每個人都在修行呀!只是走的道途不一樣、每個人的展現方式不同而已。」

然後,看到媽媽眼睛綻放著光芒,讓我不免心驚一下她,又在想什麼?
「那妳說,我叫阿姨去給妳 排列 好不好?」
「咦!?」

來找我做個案、來上我的家族排列課程,我當然都很歡迎,但是我的課程收費不二價,親朋好友皆一致。
光這一點,我就不認為 現階段不斷被要求的阿姨,會心甘情願地前來。
況且,眼前還卡著……長輩們的口角戰還沒解決哩!
我可不想傻呼呼的,就從戰場邊吃爆米花的晚輩,一下子因為被點名就成了代打的砲灰,或是 一個被戴上高帽子的晚輩。兩種角色,都讓人很不舒服、很不舒服啦!

所以,身為一個有經驗的、在大家族中長大的晚輩 (我很高興自己一直是小的,哈)

我抱著媽媽跟她撒嬌說:「媽,妳別擔心啦! 也不用想太多,就找一個妳有空的時間,去阿姨家裡跟她聊天,慢慢的,大家都好了。」

「聊天?  阿要聊什麼?」

「恩可以聊聊你們彼此對外公、外婆的回憶,聊聊妳們之間像外公或是像外婆的特質呀     妳們是兄弟姐妹耶!
兄弟姐妹的意思,就是雖然同是外公外婆生的孩子,但有些特質她有而妳沒有、有些特質妳有而她沒有,但妳們卻也有共同的特質,而那些都是外公外婆給妳們的禮物,是屬於他們專屬的愛。」

「那,三阿姨也可以來聊嗎?」

「當然可以呀!舅舅也可以一起聊,事實上,媽這件事情對妳也好。」

「可是我很怕耶很怕一聊就大家都在哭。」

……就是因為會哭,所以才更要聊呀!
聊聊彼此的感覺,讓哭泣自己有個出口,情緒一抒發了,慢慢的,傷口才有可能會開始自動癒合。況且,妳們是兄弟姐妹耶!妳們享有共同的父母親,再也沒有其他人比妳們更適合參與的了。」

 

此時,媽媽提到舅舅一直在念的【整理阿姨的家】這件事情。
我回應著:「舅舅是為了阿姨好,我們都知道。
只是如果阿姨本身並不認為要改變什麼,而舅舅一直站在自己的觀點裡要求,那妳覺得阿姨會不會反抗?」

「就是會呀!  還哭了耶」

「所以呀!為什麼要用這樣彼此抗爭的方式處理呢?明明我們都是有愛的人。或許,媽媽可以跟阿姨一起看看外婆留下來的衣服,很有可能有些款式妳也適合呀

適合妳的衣服,或許妳也可以拿來穿,慢慢的,這邊拿一點、那邊拿一點外公外婆留下來的衣物,這就是愛的流動啦!

時間一久,不知不覺,姐妹們就這麼聊著聊著,所有陳舊的衣物雜項,慢慢的都被妳們這些也愛外公外婆的兄弟姐妹們搬走了,這不就是在整理阿姨的家嗎?
而且還是妳們一起親手達成的溫柔的整理” 呦!」

然後,我媽突然間大笑了起來
還笑了很久。

我想,她懂了我想表達的。

身在華人的系統裡,基於許多習慣性的要求,很多事情我們都習慣去壓抑情緒,包含:【好好的為逝去的人,哭泣 ~】這件重要的事情。
一旦家人過世了,在這個家似乎就成了禁語,因為怕痛、怕哭泣很難堪,這個人彷彿就此不存在了。

我們不去提及那些過往的甜蜜、不去回憶曾有的過去、不再享有共同的交集,每個人都告訴自己要繼續往前,走自己的生活計劃,有的人因此真的成功的遺忘,但卻有更多的人無法前進,讓生活慢慢的自行運轉,而自己卻不再投入其中。

熱情,就這樣一點一滴的消失了。

其實,我們根本不用費心去遺忘,也不用嘗試著去放下。我們需要的只是一份【向逝去的人好好的、完整的告別】的勇氣。
這完整的告別儀式,其中包含著
為他們哭泣、為他們思念、為他們展現自己、在生活中看到許多來自他們的禮物……最終,我們會懂得。

懂得什麼是 愛與被愛。
然後,我們的熱情才能回來,回到自身、回到生活裡。

因為我們找回了自己遺落在逝去的人身上的那份熱愛。

心,不再空了……
而愛開始能夠延續,因為 告別 而開始啟程,走下一階段的旅程。

樂門Loven
樂門Loven

認證資歷
★2005-2011:學習 海寧格家族及組織系統排列
師承
創始者 Bert Hellinger 海寧格老師 /
周鼎文 導師 及 國際系統排列專業講師群:
個人排列國際雙講師 Jakob R. Schneider & Sieglinde Schneider /
親密關係國際講師 Wilfried Nelles /
心理師及企業排列國際講師 Heinrich Breuer /
專職老師及親子關係國際講師 Marianne Franke /
企業排列國際講師 Jane Peterson /

訂閱
通知關於
guest

2 留言
回饋意見
查看所有留言